跨境电商崛起、订单变得更“小批量”碎片化、低端制造业往东南亚等地转移……特殊的土壤正驱动更多改革创新的发生,各种改革创新也正让中国从制造中心和消费大国逐渐升级为全球贸易中心——不仅能实现货物进出口,还能让全球货品实现全球买卖。前海湾保税港区 “全球中心仓”模式正是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模式的尝试之一。
日前,亿邦动力网与蛇口海关副关长林陞、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局跨境电商事业部主任张万兴、招商局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健、深圳保宏电子商务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CEO吴东蒴进行了交流并实地参观全球中心仓,希望借此来向大家还原“全球中心仓”的创新内容。
“一区多功能、一仓多形态”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中心仓是指主要将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的相关政策,在前海湾保税港区内设立全球集拼分拨中心,实现保税与非保税货物同仓存储、进口与出口贸易同仓调拨、小额交易(2C)与大宗贸易(2B)同仓交割、内贸与外贸同仓一体,通过“一区多功能、一仓多形态”的监管创新,使原来需要存储于多个地区、多个仓库的多种物流及贸易形态的货物可以在自贸区内的一个中心仓内一站式完成,企业因此得以更加灵活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大程度发挥自贸制度创新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带来的便利。
(全球中心仓模式示意图)
而在去年,海关总署公告2016年第72号(关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有关问题的公告)也成了该模式的基础,该72号文表示,允许非保税货物以非报关方式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保税货物集拼、分拨后,实际离境出口或出区返回境内。
(非保税货物存放区)
(保税货物存放区)
(海关综合作业区 海关在该区域进行检查)
贸易和生产类型企业的四大场景
那么根据这个全球中心仓模式,企业可以实现什么样的作业场景呢?作为前海湾保税港区内最先应用全球中心仓模式企业之一的保宏,其公司负责人给亿邦动力网分析了全球中心仓在贸易上的三个重要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出口货物与内贸货物同仓存储。比如同一批货物可以以非保税货物的形式放在特殊监管区内,同时面向海外和国内两个市场,只需要用一个仓库就可以服务于多个业态。
据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局跨境电商事业部主任张万兴解析,在这个模式中,出口卖家把货物向海关申报后,数据记录在非保税账册上,当海外有订单时,卖家就能从保税区往外发货,发出去后再补办入区和出境手续,最后汇总成一份报关单。而对于没卖出去的产品,因为属于非保税货物,所以可以发回国内进行销售,而不需要进行“复进口”。从而减少了出口货物 “复进口”所要重新报关缴纳的税。
第二个场景是多种进口方式转换。进口商品时,企业可以选择跨境电商方式(1210)进口也可以选择一般贸易进口(0110),但两者的进口模式和缴税是不同的。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实施的是跨境进口综合税,是按照零售价来定税额;一般贸易是按批发价缴税,但进口产品需完成相应的商检手续。
所以不少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来试探商品是否在国内市场受欢迎,当产品变成爆款后就转为一般贸易模式,因为进口成本更低。而当企业对进口产品完成商检等操作后,通过全球中心仓模式,就能实现跨境电商业态和一般贸易业态互转,借此解决货物灵活性问题。
第三个是场景是全球买卖。即可以把其他国家的产品存放在全球中心仓,当海外有订单时,货物属性从保税进口变为出口,然后发货到海外去。比如一个越南的产品、一个德国的产品和中国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存放在全球中心仓,当一个英国人下单后,即能将这些产品打成包裹,发送到英国。
这对于类似阿里和亚马逊这种国际电商平台的意义在于,可以将全世界的产品都放在全球中心仓,而不需要在每个地区建一个仓储。
因此,对于贸易类型的全球中心仓,主要适用于阿里、亚马逊、京东等基于全球贸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这些企业“买全球,卖全球”和内外贸一体化的愿景。与此同时,该模式也满足企业同时供应国内海外两个市场、同时存在多种贸易方式的需求,创造内贸电商与跨境电商、进口电商与出口电商并存的一体化电商的新模式。
而对于生产类型的全球中心仓,主要适用于华为、中兴、小米等需要进口、国产料件的生产性企业及其供应链配套公司,支持VMI配送实现从“厂边VMI”到“线边VMI”的飞跃。
(小编注:VMI即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根据海关提供的资料亿邦动力网了解到,实际上类似华为和华硕这种大型生产企业,是需要在国内购料,也需要加工贸易保税料,也需要海外进口料。
在过去,因为特殊监管区不能实现保税货物和非保货物的打通,所以进口料、零配件等在特殊监管区域内做了集聚后,在区域外还需要设置厂边仓,在仓库内跟国内料做个混拼。但当全球中心仓模式实现后,这个厂边仓就能移到特殊监管区域内,实现线边VMI配送。
“形象地说,比如茶杯是国产的,杯盖是进口的。如果没有全球中心仓,杯盖要放特殊监管区域内要做出口手续,在区内组装成杯子后要复进口缴税。而现在就能让国内料和国外料在特殊监管区域内进行集拼,再供给国内或者全球。” 招商局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健举例说道。
两项改良措施和一个配套服务
当然,仅仅有一个改革模式是不够的,要实现这个改革还需要整个监管的创新。根据海关提供的资料显示,这是整个管理理念的创新,在过去,仓库是有物理围墙,有物理账册,有边界的。而现在通过创新后,蛇口海关提出一个云仓的管理概念——通过云的构造把仓的边界围墙拆掉。
而为进行云仓改革,全球中心仓目前已实现配套了两项主要改良措施。
第一项措施是账册互转。所谓账册互转就是用电子围网拆墙的方式,把账册之间的围墙拆掉。目前共有6大账册,包括电商进口账册、电商出口账册、保税展示业务账册、一般贸易出口账册、一般贸易进口账册和非保税货物业务账册。
这些账册是互转是有规则的,比如保税跟非保税是可以实现双向互转的,但跨境电商进口和跨境电商出口是单向的,即进口可以转出口,出口不能转进口。
互转规则是按照特定原则来规定的,首先是要保证税收应收尽收,也就是税收到位。然后要保证监管要求的证件由高到低,比如一般进口贸易的货物账册中是有监管证件要求的,有进项类监管要求的,所以在贸易过程中会要求提供相关证件。而跨境电商进口目前是暂时免通关单,所以跨境电商货物是不能转成一般贸易进口的货物属性,除非配齐所需的监管证件,但一般贸易进口的货物可以转成跨境电商货物的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六大账册可以实现互转外,企业间的同类账册也是可以实现互转,所以企业间的货物是可以进行调拨的。
第二项措施是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用一句话说明就是非保税货物可以按非报关方式入区。这个非报关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记账方式。这是海关申报制度的一种进步,是一种贸易便利化。
目前中国实施报关备案制中,申报项数是37项。因此,未来实现自贸改革创新,所以开辟了一条以非报关单方式入区的申报制度,解决普通货物如何便捷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跟保税区形成集拼、分拨和混存的问题。
除了上述两个措施外,蛇口海关还设立了一个辅助配套手段——让海关接入企业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指仓库管理系统)数据来辅助海关监管。在过去因为海关和企业监管库存的方式不同,因此企业需要按照海关要求建立一个账册向海关申报,而为了自己的高效管理,则另设一本账册来作为日常管理。
现在,海关建立一个中间体,企业之间把数据映射到这个中间体上,或者开放一个端口,海关去抓取所需要的数据。这样就可以让海关真实了解企业的管理情况,而企业也不再因为要设立两边账册应对海关和本身需求,而导致低效或者发生数据错漏。
升级成全球贸易中心新机遇
对于企业来说,全球中心仓的实现让很多业务都得以实现,那对于中国贸易来说,整个全球中心仓模式创新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在与蛇口海关、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局、招商局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和深圳保宏等多方进行交流后可以了解到,全球中心仓模式瞄准的是协同香港去跟新加坡进行差异化竞争。
目前,全世界自由港国际贸易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新加坡,新加坡一年大概有接近90%的贸易都是国际中转的。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这种高效运作以及其地理位置带来的贸易价值。
运送到东亚的货物从新加坡做了中转后会来的香港,在香港进行中转集拼,可能会转至韩国也可能转到国内。香港能做到这么便捷服务于整个大中华圈也是得益于货物在香港进出境的便利化。
但实际上香港跟深圳的地理位置是很相近的,所以其实香港跟深圳是可以协同的。但因为制度的差异,变成了只能将全球货物在香港进行中转集拼,然后再发到深圳和商户,再做一个仓储中转送到全国。
而蛇口海关方面认为,要实现跟香港协同与新加坡做竞争,关键在于改变申报制度以及“一区多功能一仓多形态”的模式。全球中心仓的创新实践就是在利用互联网的思维破解原来思想上的框框线条,在原来的系统上去繁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