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总体上只开放了工程咨询和方案设计,而在工程建设的其他领域,基于建筑设计规范的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关于注册建筑师等资质认证标准不同。而具备先行先试属性的前海蛇口自贸试验片区,已经在其部分区域内打破了这种限制。2016年2月29日,前海管理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共同发布《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合作安排》。由此,前海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香港的注册建筑师等专业人士可在前海办公。
随着今年圣诞节的来临,HASSELL资深建筑设计部主管陈伟崙开始休假,从前海回到他在香港的家。香港到前海、前海回香港,这样的往返对于陈伟崙而言,早已成了工作日常。
小编了解到,目前内地总体上只开放了工程咨询和方案设计,而在工程建设的其他领域,基于建筑设计规范的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关于注册建筑师等资质认证标准不同。
这意味着,如果陈伟崙不是从事工程咨询工作,他就无法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办公。
而具备先行先试属性的前海蛇口自贸试验片区,已经在其部分区域内打破了这种限制。
2016年2月29日,前海管理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共同发布《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合作安排》(以下简称《安排》)。
由此,前海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香港的注册建筑师等专业人士可在前海办公。
多重磨合
陈伟崙频繁来往于前海和香港两地,要早于《安排》的发布。此前,他所在的公司HASSELL,以一家美国公司合作方的身份一起投标,赢得了前海轨道交通建设顾问咨询项目。在2015年7月之后,陈伟崙作为自家公司的代表,每周有约2-3天需要在前海驻场办公。
实际上,作为早期来前海工作的香港人,陈伟崙经历了各方面的磨合,首先是交通方面。
为了更便捷地往返香港与前海两地,陈伟崙在最开始的一两周尝试了多种方案。他曾与同事一起,从香港搭乘地铁,再打车到深圳湾口岸过关去前海;还曾搭乘地铁去福田口岸过关到前海。种种尝试之后,陈伟崙选择在香港乘坐大巴到深圳湾口岸过关,然后驾驶事先租好的汽车去前海。
在找到最合适的通勤方式后,陈伟崙计算过,从香港的家里到前海办公室,需要耗时一个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左右,那么每天他往返两地,在路上最多要耗费三个半小时。
磨合还表现在工作上。陈伟崙的专业是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在前海轨道交通建设顾问咨询项目中,他主要负责前海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发展及其规划设计指引,并对前海5、9号地铁站点提出优化设计。
不过,和内地配合的工程团队相比,双方的侧重点不同。陈伟崙告诉记者,他们通常做建筑设计项目的汇报,更强调概念的部分,而工程团队更注重技术,即操作的可行程度。这令双方在工程汇报的磨合上,花费了一段时间。
香港模式
陈伟崙的两地生活只是“深港合作”中的一个缩影。当前,前海正在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
何为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即在香港建设同类工程项目所采用的管理程序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审批流程、管理构架、管理制度、接受委托专业人士执业范围、专业机构从业许可范围等。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安排》的发布,意味着除了工程顾问和方案设计等类别的企业,(工程建设)的其他类别公司也将有机会进入前海办公。
在陈伟崙看来,如果在前海建设的工程还按照过去的建设方式,那就跟内地其他地方的工程没有区别。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陈伟崙明显地感觉到,前海的工程师会比较好地听取他们顾问提出的意见,对于香港工程建设的具体做法,“现在前海的工程师一开始都会问一下”。
而据前海管理局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安排》的发布,正是为了借鉴香港工程建设领域服务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发挥前海合作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之建筑市场综合改革试验区。
针对前海引入香港工程建设模式以后的成效,前海管理局表示,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对工程建设的监管模式,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探索具有前海特色的工程监管机制。
上述业内人士称,《安排》是起到一个规范性作用,对前海怎么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配套管理办法、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如何备案都有规定。
为了促进香港工程建设模式顺利引进,前海在行政服务上也进行了变革。例如,在《安排》中提到,前海管理局应结合建筑市场综合改革的目标举措,参考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简化、优化行政服务流程,并制定相应的工程建设行政服务指南。
据记者了解,目前,前海管理局已经出台了《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在前海合作区备案指引》,积极推动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人才在前海执业,建筑设计领域首次实行“香港模式”。
以嘉里建设为试点,深港多个机构共同签署了《工程建设领域对香港专业人士扩大开放备忘录》,在土地开发、城市规划、工程设计、物业管理等方面,为香港机构参与前海开发建设提供便利,建立港方专家参与机制。
“前海定位高,极为注重发展设计建设的高标准和高品质”,陈伟崙说,引进香港工程建设模式,能为前海的发展建设提供一个国际化的视野和顾问咨询,令前海从一开始就对标国际一流的发展及做法。
前海机遇
前海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深港合作”。
据《南方日报》12月5日报道,目前前海从业人员数量已超过27万人,聚集境外人才达到8000多名,境外人才中大部分来自香港。
为了支持香港青年在前海发展,12月24日,有消息称深圳拟出台《关于支持香港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青年实习、就业、创业、住房、交通、教育、社保等全方位对来前海发展的港澳青年提供支持和保障。
如今,前海政策红利不断,在香港的知名度明显提高,不少香港青年都将此地作为创业就业的乐土。这一点陈伟崙深有感触,就他了解,目前有不少香港的专业公司在为前海提供咨询顾问服务,其中一些香港员工的办公地点已经转移到了前海。
小编注意到,《安排》中特别提出,根据港商独资或控股项目在前海工程建设领域服务业的合作情况,可逐步将香港工程建设模式推广到前海内其他投资来源的项目。
陈伟崙表示,前海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都是找内地比较大型的建筑设计院。而陈伟崙作为相关项目的顾问,也会对他们的设计做出一些核查,并提出一些比较新的做法。
更进一步的是经验交流。陈伟崙会经常与前海本地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开协调会议。这样既可以让前海本地设计院的工作人员了解陈伟崙提出的新做法,也可以让陈伟崙提出的思路能满足内地法律法规的一些要求,从而顺利实施。
经过两年多的磨合,陈伟崙已经逐渐适应了在内地的工作环境,同时也看到了前海发展的机遇。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前海是个新建区,今后将会有众多的开发建设所需的规划及设计。作为规划设计师,他希望在前海提供顾问服务,能有持续的发展。